河南省农广校把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就地就近为农民和贫困户提供技术、生产、管理、信息等各项服务,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输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重要基础。
农民田间学校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2014年,中央农广校提出在全国农广校系统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河南省农广校积极响应,把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目前,全省建有1577所农民田间学校,18个省辖市、6个直管县分别组建了市县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形成了省市县三级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体系。
多年来,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在当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及河南省农广校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其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优势,就地就近为农民和贫困户提供技术、生产、管理、信息等各项服务,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输出了一批技术人才,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脱贫致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人才基础。
一、五点成效
志智双扶增强信心。一是扶志气,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针对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认识落后、存在畏难情绪和等靠心理,各地农民田间学校在农广校的组织指导下,将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导入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惠农政策教育,帮助树立斗志和勇气,增强“先动手、后伸手、脱贫靠双手”的自力更生意识,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拔除思想“穷根”。广泛开展走访谈心活动,组织贫困户和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激发贫困群众依靠勤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二是扶智慧,让贫困户进入网络时代。针对贫困户文化水平较低、不愿学习的情况,农民田间学校从最简单的加减法教起,教认字、教算数,如今他们大部分认识汉字的能力达到了小学毕业的水平,不仅能够写出自己的名字,还能够开展阅读。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辅导贫困户学员学习使用互联网,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运用智能手机进行微信聊天、发信息、查信息,如何拍产品图片、发布产品。
机制联结助推创业。在大部分贫困户看来,创建一份属于自己的产业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引导和带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己产业的脱贫户。近年来,河南省社旗县丙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积极探索“实训基地 贫困户”管理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技术培训创业,组织贫困群众到基地学习种植和管理技能,鼓励其掌握技术后自建大棚,与合作社一道发展蔬菜产业,现已培训300户贫困户。合作共赢创业,由合作社投资建棚,供应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和技术,让贫困户参与生产管理,收益按5︰5分成,促进贫困户增收。信用担保创业,通过政府担保、合作社贷款贴息,带动3个乡镇、3个贫困村共计266户贫困户种植蔬菜。建造一座667平方米蔬菜大棚所需的1.2万元投资,从贫困户销售蔬菜的货款中扣除,蔬菜大棚产权归贫困户所有,并可得到5000元到户增收项目。社会帮扶创业,合作社每年拿出20万元捐献给100户需要社会兜底的贫困户。目前,该田间学校已带动社旗县651个贫困户2400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实现了脱贫。
围绕产业精准服务。发挥农民田间学校资源比较优势,围绕产业开展精准服务。睢县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阵地,组织20多名农广校教师成立脱贫攻坚特色产业专家服务团,长年活跃田间地头,送智面对面,送技手把手。实施“冬培训、春育苗、夏指导、秋促销”的“全天候”指导服务计划,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夏邑县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示范带动贫困户走发展高效特色产业致富之路,培育特色种植贫困户9204户,特色养殖贫困户3065户,从事经商贫困户3238户,实现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助推了全县14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融通资金缓解难题。针对贫困户想创业但缺乏资金的难题,农民田间学校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融资渠道,积极与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联系,克服各种困难,协调小额贷款或提供启动资金,帮助农户发展生产。夏邑县贫困户张显元50多岁,孤身一人,思想懈怠,不思进取,县农广校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经常与他谈心,劝导他参加在当地果蔬产业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的培训班。张显元通过学习,解放了思想,学习了技术,工作队还帮助他承租了9亩土地,协调小额贷款5万元,建了24个西瓜大棚。一年下来不仅给前来打工帮忙的贫困户发放工钱3万余元,还还清了贷款,同时也积累了发展资金和致富本领。
支部共建打造阵地。支持有条件的农民田间学校建立基层党组织,或与有产业对接联系的专业村、产业村的基层党组织共建党的建设阵地,在发挥技术先导作用的基础上,把农民田间学校打造成为与农民和贫困群众沟通联络的重要平台、连接党心民意的重要纽带。夏邑县胡坡楼村原来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过去村党支部、村委召开会议很难把群众召集在一起,现在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和培训,每次召开党员群众会议,教室内外的群众都挤得满满的,农民在这里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同时还了解到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形成的“把贫困户培养成脱贫农民,把脱贫农民培养成高素质农民,把高素质农民培养成农业技术指导员,把农业技术指导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支部书记”的“五步培养法”,让贫困户在脱贫、成长、带贫中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主要特点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实现全区域、全产业覆盖,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了全方位的实训平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已经被打造成为可供各专业、各区域的学员实训、实验的重要平台。利用这一平台与实训、实习和培训的内容相结合,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实际效果。据统计,全省1577所农民田间学校承担过实训任务的有468所,占比为29.7%,覆盖了种植、养殖、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产业。
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全省农民田间学校的整体发展。一批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建立,为相对落后地域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树立了标杆和榜样,引领并促进了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从2016年开始至2019年6月,先后8次组织全省农民田间学校相互参观学习交流,随之优秀农民田间学校的数量也逐年增多,数量占比由原来的1.3%,增长为目前的2.0%。2018年5月,夏邑县永震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培训暨农民教育培训现场会观摩点,洛阳明拓农业农民田间学校和农丰科技农业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全省校长工作会议观摩点,分别为全国和全省与会代表做了展示和交流。
农民田间学校已经成为各类教学培训班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教学班的理论性教育与利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有机结合,有效增强了学习的现场感,实现了“理论培训—实践验证—再理论提升—再实践发现”的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全省农广校各类教学班的实践课程均可在当地的农民田间学校完成。全省农民田间学校开展过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有420所,占26.6%;开展过冬春大培训的370所,占23.5%,分担培训任务数超过了总任务数的66%;承担过实训任务的有468所,占29.7%。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日趋明显,影响力逐渐增强。
农民田间学校承接省级农民教育培训任务,有效分解全省农民培育工作任务。选择专业突出的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承担省级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将田间学校实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以技术促发展,以发展促产业,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实训的试验场和致富的孵化地。2018年,焦作鑫合农业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200人,洛阳明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100人,洛阳农丰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承担100人,提振了农民田间学校发展信心。
三、功能定位
教育培训。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阵地,以“田间实训”为教学主导,改变传统培训形式,重实践重技能,加强过程管理学习,实现实践与理论的契合,技术与田间的“零距离”。确保农民科技素质快速提升,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有所得。以“实训基地 贫困户”等各种方式方法,开展各级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数据收集。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信息收集器,收集当地农户基本信息、产业发展愿望、教育培训需求、面临困难问题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产业振兴、农村改革发展组织实施和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咨询服务。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农事咨询服务部,开展不定期跟踪辅导,设立农业技术培训点和村级服务点,开展伴随式、保姆式、诊疗式技术指导与服务。
示范引路。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的作用,广泛交流经验,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用农民田间学校培育产业发展领路人,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联合协作。建立专家授课、农广校教师不定期辅导与农业技术人跟踪服务的三级贯通的师资链条。把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作为农民的规模经营主心骨,把小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合作发展,共同富裕。
辐射带动。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支柱产业孵化器,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集成、装备集成、人才集成、信息集成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使之真正成为教学的集中点、技术的推广站、实训的试验场和致富的孵化地。实现以技术促发展,以发展促产业。
沟通桥梁。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政民沟通连心桥,架起基层政府、农业农村部门与农民的沟通渠道。把农民的心声愿望和期盼传递给政府,把政府的政策、发展思路、产业布局等转化为现实发展动力。
交流平台。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合作交流大舞台,农民田间学校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为平台,充分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管理人才、技术和产业资源优势。企业之间进行互帮互助,合作交流,运用市场机制促使各种创新要素聚集,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长期、稳定、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实现资源配置整合最大优势。
探索实践。把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发展实验场,发挥人才技术土地资金信息体系等优势,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实验示范与总结,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和政策参考。
互联互通。把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纵横贯通一盘棋,依托农民田间学校这一平台,搭建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式产业发展体系,为广大新型经营主体架起全方位对外交流的网络。实现全省乃至全国一盘棋,实现较大范围的产业链条的观测调整撑控布局,为“三农”发展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四、工作机制
谋划区域化布局。科学制定农民田间学校和联盟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构建全国一盘棋、区域化合理布局的全国农民田间学校体系,搭建好农民教育培训在生产一线的基础平台。
推进集团化发展。坚持“育、培、训”结合,找准方向、准确定位,全面进行战略谋划和工作布局,内延外联,凝聚力量,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强大合力,集团化运作发展。
实行实体化运营。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各农民田间学校所依托的企业,积极调动其积极性,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实体化运营。
推行信息化运行。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田间学校联盟进行联网运行,实现信息共享、经验共用,促进农民教育培训高效开展,带动农民发展,促进产业提升、帮助群众致富。
做到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农民田间学校的管理,按照合作共享、抱团发展原则,支持各地农民田间学校教育培训条件能力提升,实行分级分类、量化考核、权责明晰的规范化管理制度。
实现标准化服务。在农民田间学校对农民培训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收费标准上实行统一标准,做到标准化服务,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主动性、适应性和实效性。
五、四点创新
要从战略层面重视支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发展。针对当前运动式、被动式的农民教育培训,把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与运用作为农民教育培训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战略支点,摆上党和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建设力度,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田间学校体系。
把农民田间学校组织起来形成网络、形成联盟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农广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要真正将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农广校体系,明确体系布局脉络,厘清各自职责定位,让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要加强对基层农民田间学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想让农民田间学校更好地发挥作用,就要好好武装起来,主动作为,为此就要在体制机制上搞好顶层设计,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对农民田间学校进行分级管理,一所农民田间学校明确1—2名专干,由同级农广校进行业务指导、日常管理和绩效考核,要按照分级情况和工作业绩对专干和相应田间学校进行资金补助,补助经费可以从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经费中单列解决。
要充分发挥新时代“农广校 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作用。积极探索创新农民田间学校运行模式,切实发挥“农广校 农民田间学校”的作用,不断拓展农民田间学校功能,在此基础上适时搭建开放式的乡村振兴学院或农民开放大学新格局,为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