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及大连、青岛计划单列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民体育协会: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 体育总局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体育协会作用,积极推动农民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现就做好“十四五”农民体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十四五”农民体育的重要性
(一)农民体育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乡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农民健康关系到健康中国建设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农民体育作为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健身意识和健康水平,增强农民体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面健身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
(二)农民体育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振兴涉及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方面面,农民体育是农村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发展农民体育,有利于促进体育事业与乡村产业发展、休闲旅游融合,形成乡村产业新增长点;有利于提升农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推广农村传统群众性文体活动,传承乡土文化;有利于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和知识,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良好社会风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三)农民体育是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作为立法目的。农民全面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生活方式及个人素质等方面。随着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参与情况逐步改善、生活环境逐渐优化、生活方式趋于现代化和教育培训逐步普及,身体素质成为农民全面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发展农民体育,有助于农民在实现物质富足的同时,拥有强健的体魄,实现物质与精神、智育与体育双提升,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大力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赛事活动
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结合农时农事农需,深入开展具有农耕农味的农民体育健身赛事活动。一是打造品牌赛事。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全民健身日”“全国运动会”等重大节庆平台,打造全国性农民体育赛事活动,引领带动各地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赛事活动,为乡村体育爱好者搭建活动平台。二是丰富运动项目。因时因地因需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农民体育健身活动。推广普及果蔬采收邀请赛、广场舞、田园定向赛等乡村趣味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走(跑)、骑行、徒步、游泳、球类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三是激发基层活力。鼓励各级农民体协下沉乡村,充分利用村级文化站、体育广场等文化体育场所,积极参与、举办农村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农民健身意识,激发农民健身积极性。
(二)着力打造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
深入开展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遴选认定工作,以点带面,为全国农民体育工作搭建激励和宣介平台。一是完善基地布局。广泛调动农村基层和农业园区、企业等积极性,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有计划地培育项目优势突出的农民体育文化示范园区和体育文化产业特色乡村,形成具有三农特色、类型多样、结构合理的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布局。二是实现资源互通。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具备条件的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的师资、场地、课程等资源要素共用,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民体育健身有效衔接,打造智育体育融合发展样板。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健全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基地评估考核,探索建立基地等级梯次建设机制,全面提升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品质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积极拓展农民体育文化多元功能
以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为出发点,整合乡村特色资源,不断拓展体育文化多元功能。一是助力乡村产业兴旺。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让体育融入当地文化肌理,打造“体育 农业 旅游”“体育 文旅 特色乡镇”发展模式,促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助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将农民体育赛事活动下沉乡村,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建设体育健身特色乡村,充分展现优秀农耕文化和乡村生态美景。三是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趣味健身活动,提升农民身体素质,推动农民群众健康关口前移,挖掘整理列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项目,弘扬农民特色体育文化,打造“一地一品、一村一项”农民文体特色品牌,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助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赛事活动及后续配套服务,为乡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乡村体育特色产业,拉动乡村体育健身消费,夯实乡村“生活富裕”的基石。
(四)不断加强农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不断拓展农民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视野,着力打造一支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一是强化骨干培养。以提升农民体育人才三农情怀、技能水平为核心,培养一批创新型、管理型农民体育人才,选拔一批农民体育健身事业骨干,发展壮大各级农民体协人才队伍。二是加强智库建设。根据“农民体育健身发展专家库”建设需要,不断推进高层次人才梯队建设,做好人才吸引、使用、储备等工作,多途径多形式广聚优秀人才,打造农民体育高端智库。三是搭建干事平台。强化重大农民体育赛事、农民体育项目、农民体育工程的平台作用,促进农民体育人才在干事中成长、在平台中历练,引导运动明星、高水平裁判、体育科研人员投身农民体育健身事业,优化农民体育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农民体育工作质量水平。
三、扎实推动农民体育健身与农民教育培训互融互促
(一)树立融合工作理念
各级农民体协和农广校要充分把握“十四五”时期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不断巩固和强化农民体育工作在乡村振兴、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功能定位,切实把农民体育工作融入乡村振兴、融入农民全面发展。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和农民教育培训,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同作战,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确保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高标准落实农民体育工作。
(二)促进体系合署合力
各级农民体协和农广校要贯彻落实“强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体育协会合署合力互融互促作用,推动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省市县乡五级农民体育工作体系”的工作要求,持续加强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省、市、县、乡各级农民体协组织,努力做到有牌子、有经费、有班子、有队伍。充分发挥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体育工作专门机构的主体作用,服务中心工作,全力提升支撑能力;深化教育培训,协调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强化农民体育工作,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不断发挥体系合署合力作用,推动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民体育健身事业共同发展。
(三)强化资源共享共用
各级农民体协和农广校要加强内容融合,将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乡村体育治理等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开发相应课程,编写配套教案,形成智育体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手段融合,邀请体育专家通过农科讲堂开展远程培训,依托云上智农app、农广在线app、农广新天地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开展在线学习,开设新媒体官方账号,制播体育健身活动类视频节目,广泛普及体育健身知识,统筹宣传各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进展,发挥全媒体融媒体优势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工作。
四、切实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民体协和农广校要高度重视,将农民体育作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农业农村部门的支持,充分结合本地资源条件,明确工作目标,聚焦主要任务,落实具体行动,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做好督导考核,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工作。
(二)确保经费投入。各级农民体协和农广校要积极争取农业农村、体育、乡村振兴等部门对农民体育工作的经费支持,鼓励引导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捐赠、结对帮扶等形式积极支持农民体育事业,汇聚多方资源形成良性投入机制。要强化农民体育经费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农民体协和农广校要充分挖掘各地涌现的农民体育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和优秀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媒体等传媒手段,弘扬健康生活理念,加强赛事活动宣传,积极营造关心、重视、支持农民体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