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地气的表达手段、科学的指导方式,让农民在日常劳作中就能学到知识,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以“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全域发展认识,培育并带领潼南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多年来累计培育出1500多名扎根田间地头的“科技农夫”,为潼南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八个一”标准建设,强化基础设施
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于2018年在区双江镇龙门社区挂牌成立,是重庆市农广校在潼南建设的市级示范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以龙门社区的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和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由潼南区农广校做技术指导,主要对农民开展中药材以及特色水果、花椒等种植,小龙虾等水产养殖和智能农用机械使用与维修等培训。
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按照“八个一”(一个科技协调工作站、一名辅导员、一个农民科技书屋、一个远程教育平台、一批科技示范户、一个科学试验示范田、一个网络窗口、一个农田技术信息宣传栏)标准建设,建有2间多媒体培训教室(可分别同时容纳60人和40人讲座授课)、1间科技书屋(储存各类书籍2000余册)和1间专家工作室,并配有1个可容纳10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电脑、投影仪、音响、led显示屏等各类培训设施齐全,同时还建有3处科技试验示范教学实践基地,共计162.3亩,用于新技术和新品种的试验推广。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拥有远程教育平台、网络在线学习室等,常年聘请2名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专家,师资团队拥有固定辅导员2名、专职教师8名。
“三式三重三动”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为农服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了减少人员聚集,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今年专门建立了“中药材种植培训班”微信群,每个月定期开班,采用线上微课堂开展培训,为农民学员们更好开展春耕生产提供尊龙最新版的技术支持。学员可以随时在群里提出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中药材种植专家在线答疑。目前,已有130多名学员接受线上培训。
在一次线上培训中,潼南区的中药材种植大户李国庆听得格外认真,还时不时地请教讲师:“春季天气异常产生的病虫害如何防治?如何把控中药材幼苗对温差的反应?”李国庆介绍,她种植了3000多亩中药材,主要品种有黄精、黄柏、瓜萎、枳壳、石橄榄等,其中积累的种植技术大多来源于农民田间学校,通过一次次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她相继掌握了黄精的育苗、在果树上附着种植石橄榄、有效预防蚜虫等关键技术。培训就像春天里的“及时雨”,为她解决了燃眉之急,让她知道如何做好春季栽培及病虫害管理。
“我们是采用‘社区+合作社 学校 基地 农户’的模式,定期培训当地的中药材种植户,让学员在农民田间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结合学员的实际需求,在基地进行现场指导,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种、怎么赚,给学员送去有用的、及时的技术。”潼南区农技站站长介绍道。据悉,农民田间学校开设中药材种植政策、理论、实用技术等20多门课程,采用“三式”(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三重”(重需要、重实践、重技能)、“三动”(动脑、动手、动口)的教学模式,提高农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此促进双江镇中药材产业的兴旺发展。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助脱贫促增收
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除了开展日常活动以外,始终把高素质农民培训作为推动当地中药材产业的重要抓手,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累计承接了150名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成为潼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之一。截至2021年底,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共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各类培训24期,累计培训1547人次(其中:建卡贫困户志智双扶实用技术培训122人次),培养当地农民科技示范户16户,带动周边种养大户430户,累计带动农民增收3000元,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
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增强了当地中药材种植户的自信心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意识,提高了农民学员们的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为当地农户提供了尊龙最新版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农民与技术、市场、信息对接,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知识向农村聚集,有力带动了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